巴黎郊区的生活也可以是有滋有味的生活,尤其是当你能发现美味和重新发现美味,比如这个似糖似果的童年酸甜味道。
从小巴黎这个全世界都仰慕的地方搬到貌似平淡无味的郊区是个我们花了很久才做出的决定。和很多巴黎人一样,我们也曾认为巴黎才是充满着各种可能的地方,而她的郊区……谁知道巴黎郊区在哪里?巴黎确实是巴黎。除了其世界闻名的历史建筑和会讲故事的旧石街道,巴黎还是场“流动的盛宴”。去当下最时新的餐馆来个美味的早午餐,然后去看场富有营养的展览,接着逛到某个著名的甜点店品尝大师的新品……住在小巴黎各种美好就是这么简单。
现在住到近郊,不仅觉得这一切还是近在咫尺,而且家附近还有一位享有“法兰西最佳手艺人”(Meilleur Ouvrier de France, 简称MOF) 之称的甜点大师 – Nicolas Bernardé – 要知道这一称号代表了行业最高水平,只有ta们可以穿上有着蓝白红竖领点缀的厨师服。
在大师这里有着我们吃过最好吃的车轮泡芙Paris-Brest 和千层派mille-feuille。我们也会为了一盒巧克力或大师的每周新品特地去店里一趟。很难不为这些既美观又美味的甜品动容。唯一的例外是水果软糖。
图片来自 Irina on Unsplash
我爱甜食但不嗜糖果。我爱水果也只喜欢其新鲜的原味。所以对于水果里加糖煮成果酱再将果酱继续熬干确实不是我的菜。尽管这些半透光的小方块看起来多彩也许也多滋,但一颗一颗的糖绝对不是可以让我跑到巴黎城那一头品尝的美食。
于是水果软糖柜台成了大师店里我最不熟悉的角落,直到有一天大师亲自给了我一枚覆盆子颜色的小方块。其实我们有幸见过大师好几次,正巧遇见他从楼上的工作室下到店里来和顾客们热情打招呼并分享刚出炉的巧克力或法式焦糖。而这次大师请我们品尝的是我一直提不起兴趣的覆盆子软糖。面对这么平易近人又令人尊敬的大师,我当然觉得非常尴尬。更何况在某次和大师聊过蓝莓后他还一直记得并从此称我为蓝莓女士。于是接过软糖的我故作镇静和大师聊着天,而那块红色覆盆子软糖静静躺在我向上的手心里好像说出了我的心里话,每一秒的拖延似乎就是在暗示我的不喜欢…… 而我内心的尴尬也随着这每一秒的拖延级数上升,直到我快刀斩乱麻地决定将软糖塞入口中,想着反正也什么大不了的。
结果出乎所料。第一感觉是并不难吃,品一品觉得味道还不错。不像我想象中的只有甜味,连传统做法里裹的那层白糖都被大师毅然决然地拿掉了。而覆盆子的果味也随着柔软小方块的融化渐渐释放占据整个口腔,很难想象原本脆弱需要轻拿轻放的莓子久经高温考验冷却后还能保留最初的醇香。这块被赋于完美酸甜平衡的覆盆子打开了我的胃口也打开了一个多彩的水果方块世界。
自从那次“被迫”品尝水果软糖 - 大师的水果软糖 - 我终于放下了对它们的成见,心里也痒痒地想是不是该回头尝一尝儿时的山楂糕了。
图片来自 dashu83 on Freepik
山楂糕,准确地讲果丹皮,是我们那个年代所有中国小朋友的儿时记忆。摊成皮的山楂糕卷起来成钢笔大小就是果丹皮。而我对果丹皮的记忆停留在表妹手里拿着果丹皮的一张照片,基本没有了自己对这个大众零食的记忆。山楂糕这个大家庭里还有像法式水果软糖这样方块状的山楂饴,也有薄薄的圆片状的山楂片和细条状的山楂棒。脑中浮现不同形状的山楂糕却完全没有味道的记忆。能想起的只有剥开果丹皮的包装袋,一点点摊开卷得好好的果丹皮,仅仅因为想看到底有多大一张,但果丹皮是什么味道?童年的我喜欢这个味道吗?这里的记忆缺失了一大块。
图片来自Bei_CuisineParallel
为了重拾记忆,我决定去中国城走一趟。超市里的山楂零食倒一点也不少,我仔细地看着配料表,只选完全按照传统方式做出的山楂糕,山楂为主,然后才是糖,仅此而已。因为山楂富含天然果胶,所以不需要任何增稠剂,水分得到足够的蒸发再待冷却膏体就自然形成了。
多年后我终于重新尝到山楂饴,对儿时似水年华的追忆也终于告一段落。其口感柔软细腻,酸甜可口,和覆盆子软糖神似。也许我真的开始喜欢这些似糖似果的糖·果,尽管童年早已远去,但“法兰西最佳手艺人”帮我重拾了这份酸甜。
自从运动后我也对水果软糖改变了看法。跑完10公里,撕开一颗软果糖的包装袋,闭着眼咬了大半块,意想不到的是完全没有先前脑子想象会有的甜腻,反而抿两口就化开,口齿留香充满水果的味道。另外,关于山楂糕的部分没读够呢,期待更多的故事;)